PN技术可经中心静脉或周围静脉实施进行肠外营养护理, 一般而言, 短期应用(约10d) 常经周围静脉, 而长期应用者需经中心静脉。多年来采用穿剌法插中心静脉导管的途径是选用上腔静脉主要属支( 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 为主。经下肢大隐静脉插入下腔静脉, 由于限制了下肢的活动, 加上长期卧床可诱发股静脉或下肢静脉血栓或血栓性静脉炎, 故插管时间不宜过长( 不超过4~8周) 。因而, 下腔静脉插管不适宜作为长期PN 的输液途径。另外, 由于该插管区皮肤易受污染, 目前采用此方法者已较少。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剌, 由于技术在不断提高, 并发症已非常低, 但长期广泛应用时, 因个体差异亦偶发严重的穿剌并发症(如气胸、空气栓塞、动脉及淋巴管损伤等)。如一组锁骨下静脉穿剌术339例有并发症28例, 其中气胸7例(2.1%)。因此, 经深静脉插管置入导管至中心静脉的操作技术, 无伦技术如何精细或熟练, 都不能完全避免并发症, 特别是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而经PICC 的操作, 远较深静脉置管术并发症少, 尤其是严重并发症。不足之处是成功率较前者低。但近年来随着穿剌针、导管材料和技术的改进, 经PICC 进行肠外营养技术成功率已明显提高, PICC 成为中心静脉置管术中的低风险和操作简易越来越得到肯定。本组115例经PICC技术进行PN成功102例(88.7%),说明此法安全可行。
在提高PICC的成功率方面笔者的体会有以下几点。(1)根据浅静脉条件选择穿刺或切开, 原则是以穿刺插管为主, 切开插管为辅。(2)首选右侧颈外静脉, 因为右侧血管解剖学角度条件的顺应性好于左侧, 插管成功率高。(3)由于路径是经颈部和肘部浅静脉插入导管, 静脉走行长而迂曲, 特别是与锁骨下静脉汇合处近于直角, 这是PICC 成功率较经深静脉插管低的主要原因。若配合操作的助手用左手按摩锁骨下静脉汇合处, 右手握住患者手腕从不同方向活动病人的肩锁关节, 多可越过直角处而提高PICC 成功率。
与其它中心静脉插管途径相比, PICC 有如下优点。(1)操作方法简便, 熟练的护士即可顺利进行。(2)插管比较容易固定, 无需严格限制上臂或颈部活动, 病人较舒适。(3)极少发生气胸、血胸、空气栓塞、血肿及异位损伤等严重并发症。(4)可用于多种输液目的, 如抢救危重病人, 周围浅静脉输液困难, 门诊及家庭肠外营养病人等。(5)只要插入的导管在较大的血管内, 可放置较长时间, 并发感染及堵管的机会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