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年来, 本科采用我科应用皮下及肌肉注射针头对60例3岁以下患儿进行腰穿。一次成功且无损伤者56例, 占93.3%,介玲例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出血,未发现因针头堵塞而致穿刺失败者,术后无一发生不良反应。而同期用常规法进行腰穿者经统计一次成功率仅80%,因损伤致血性标本的机会也相对较多。笔者认为本改良法有如下优点:
1.器械简单,操作简便,适合于各级医疗单位应用。
2.本法采用单腿屈曲姿势,推间软组织较松弛, 脊柱骨性标志明显,易于定位和进针。
3.用针筒连接不同规格的普通针头直接进行腰穿, 便于掌握进针的力度、方向和深度,且普通针头较腰穿针锐利,进针往往较顺利,可以缩短操作时间。
4.在脱空感不明显时,用腰穿针者很难确定进针是否够深, 常需多次抽出针芯观察。应用本法, 当针尖进入蛛网膜下腔即见脑脊液流出。
5.脑脊液压力高时,拔出腰穿针芯可致脑脊液快速外流,甚至喷出,严重时可引起脑病, 要将细、软、长的针芯迅速插入针孔阻止脑脊液外流,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困难。采用本法只需将针筒活塞尾部顶住即可,必要时还可向蛛网膜下腔回注少量脑脊液。况且脑脊液流入针筒时有一定阻力( 因针筒内有活塞),流速不可能很快,所以在疑有颅内高压时用本法远较常规法安全。反之,当脑脊液压力低( 多见于用甘露醇等脱水剂后) 或有小脓块堵塞针孔时(多见于化脑患儿) , 针尖虽巳性入蛛网膜下腔而脑脊液往往不会自动滴出,易使常规法操作者误认为进针深度不够或方向偏离。此时如用针筒轻轻回抽一下即可见脑脊液流出,而不致盲目地继续进针或更换进针方向,引起损伤出血影响检验的准确性。
6.根据脑脊液滴速及所用针头的规格,结合脑脊液压力与滴速的正比关系可粗略估计其压力。
总之, 本改良法操作简易,优点多,成功率高,几平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