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更多地震救援训练模型点击这里
地震救援训练模型,地震救援训练假人
34年前的唐山地震救援,十万大军开赴灾区,带去的是满腔热情和空空如也的双手,救援效率十分低下。32年后的汶川地震救援,也存在着同样的弊病——装备不足,影响了救援工作效率;培训不足,专业素质与救援需求差距较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先进精良的救援装备我们有了,最缺乏的还是那些使用过地震救援训练模型具备专业救援知识和技能的人。“地震是群灾之首,因此地震救援就是综合救援,救援人员面对的是地震以及地震带来的一切次生灾害。尽管全国各级各类救援队伍很多,但真正能够进行地震综合救援的队伍却少之又少。”“建立基地的目的就在于不断加强和提升应对重大地震灾害的应急处置和紧急救援能力,普及防震救灾科学知识和促进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事业发展等工作。”贾群林主任如是说。对于一支专业的救援队伍,在深入一线实施救援行动之前,对队员们的培训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救援需要知识的支撑,知识的掌握要靠日常的学习和系统的培训。救援需要经验的积累,我们可以付出血肉的惨痛代价学到直接经验,也可以通过培训获得大量的间接经验。我想在这样一个效率第一的经济时代,对地震救援来讲,培训是效率最高、最经济的方式和途径了。
在基地学习的5天,我见到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地震救援教学训练设施,见到了一支经历过多次国内外地震救援实践考验的年轻富有活力的教官队伍。救援英雄王念法就是教官队伍里的一员,他皮肤黝黑,身形中等偏瘦,为人谦逊随和。我曾在课堂上就我理解有偏差的问题与他进行了言辞激烈的讨论,“中伤”了他作为教官的权威和尊严。而他却毫不计较,执拗地一个人去寻找理论依据和实际案例,然后一一讲解予我。当时,我就向他真诚的道歉,同时也读懂了他作为山东人独有的豪爽、执着与倔强。他参与过日惹地震、印度洋海啸、汶川地震、海地地震等国际国内紧急救援任务,战功赫赫。在汶川地震救援中,他曾救出名噪一时的可乐男孩;在海地地震救援中,他奉命搜寻公安部高官遗体同时还找到了联合国驻海地的连海团代表遗体。在给我们培训时,王念法曾深有感触地说:“救援是一场智慧与体力的考验,是勇气与危险的较量,是生存与死亡的抗争。每救出一条生命就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每救出一条生命就有一首美丽的赞歌,每救出一条生命就有一段感人深切的血肉亲情。”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地球就是在公转、自转和内部物质的不断运动中成为一个辩证的统一体。它在给我们带来灾难的同时,也造就了鬼斧神工的名山大川和奔流不息的江河湖海。所以,我们要正视地震,不要畏惧也不要恐慌。灾害是不幸的,参与救援的队伍是艰辛和危险的,但如果经历这场灾难的人们没有把灾害和救援中的经验和教训及时的总结出来,为后人所吸取和借鉴,那才是最不幸的。作为从事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地震人,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能让逝者重生,但却可以让生者更坚强,面对灾害时更智慧,让不屈的精神延续,使大自然降临的灾害损失减至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