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Z-CPR480 大屏幕液晶彩显高级全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

功能特点:
■ 大屏幕液晶显示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脉搏心电动态的模拟显示。
■ 模拟标准气道开放。
■ 人工手位胸外按压指示灯显示、液晶计数显示、语言提示:
按压位置正确、错误的指示灯显示;液晶计数显示;错误的语言提示。
按压强度正确(5-6cm区域)、错误(5-6cm区域)的显示分别由条形(黄、绿、红)数码指示灯移动的动态反馈显示CPR按压深度;正确、错误的液晶计数显示及错误的语言提示。
■ 人工口对口呼吸(吹气)的指示灯显示、液晶计数显示、语言提示:
吹入的潮气量500ml-600ml-1000ml的显示由条形(黄、绿、红)数码指示灯移动的动态反馈显示吹气量度;正确、错误的液晶计数显示及错误的语言提示。
每吹气一次或胸外按压一次,心跳多会在液晶屏上显示一次心电图,操作成功后,电脑显示器上的液晶屏上会显示正常动态的心电图;
■ 按压与人工呼吸比:30:2(单人或双人)
■ 操作周期:先有效胸外按压30次再有效2次人工吹气既30:2五个循环周期CPR操作;
■ 操作频率:最新国际标准:至少100次/分。
■ 操作方式:训练操作;考核操作。
■ 操作时间:以秒为单位计时。
■ 语言设定:可进行语言提示设定及提示音量调节设定;或关闭语言提示设定。
■ 成绩打印:操作结果可热敏打印成绩单。
■ 检查瞳孔反应:考核操作前和考核程序操作完成后模拟瞳孔由散大、缩小的自动动态变化过程的真实体现。
■ 检查颈动脉反应:用手触摸检查,模拟按压操作过程中的颈动脉自动搏动反应;以及考核程序操作完成后颈动脉自动搏动反应的真实体现。
■ 电源状态:采用220V电源,经过稳压器稳压输出电源24V。
cpr模拟人在救援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心肺复苏术(rardiorespiratory resuscitatmn,CPR)是抢救心搏骤停患者的一组技术措施,如何合理、科学地设计和实施心肺复苏术教学训练,是救援医学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根据救援专业的特点,结合2005年同际心肺复苏指南,医学院附届医院外科教研宅利用心肺复苏模拟人完成了12学时的规范化双人携除颤器心肺复苏的训练课程,收效良好。对比传统心肺复苏教学,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教学对象及教学器材①教学对象:全部为五年制本科=i年级学员,教改组:59名,对照组:55名。②教学器材:教改组:cpr模拟人为挪度中国有限公司产品,型号为复苏安妮模拟人150-00033.共8组。对照组:简易复苏安妮模拟人,1组。
方法①教改组教学方法:课程设置:4学时理论学时.8学时练习学时。练习内容:识别心跳呼吸骤停,开放气道,胸外心脏按压,球囊面罩通气,血压的测量,心电监护的使用以及心电罔的打印,除颤器的使用以及规范化双人携除颤器心肺复苏流程。考核内容:规范化双人携除埂器心肺复苏。②对照组教学方法:课程设置:2学时理论学时,2学时练习学时。练习内容:开放气道,口对u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单人初级心肺复苏。考核内容:单人初级心肺复苏。
2 结果
教改组全部59名学员均通过规范化双人携除颤器心肺复苏流程操作考核。成绩为( 87.27±6.13)分,对照组55名学员均通过单人初级心肺复苏操作考核,成绩为( 78.27±7.19)分,两组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17.P=O.OO)。差错细则硅示,在操作中学员容易出现的差错比例分别为:C.PR不规范占42.86%。除颤仅使用不规范占14.29c/o,球囊面罩使用不规范占14.29%,识别心跳呼吸骤停不规范占6.49%,测血压时袖带绑缚不规范占5.20%,双人换位配合不好占5.20%,心电图打印占3.85%,程序漏项占9.10%。
3 讨论
影响院外心肺复苏的因索在世界范围内死于心脏骤停的确切人数难以精确统计,然而仅美国或欧洲每年的发患者数就有数十万之多。院外心脏骤停的生存率也只有5%,与国外相比,国内的情况则更为严峻,生存率一般不超过1%。有资料表明,院外心肺复苏的成功,关键为以
下三点:①无论是专业人员还是非专业人员,均应进行心肺复苏的强化训缚I及再培训。经过强化培训及再培训的学员所获得的技能,通常可以保持较长时间。可见在医学生,特别是救援々业的医学生中强化规范化的心肺复苏训练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②能舌早期除颤。电除颤时间每延长1min.复苏成功率下降7%-10%。在心搏骤停1 mn内行电除颧,患者生存率为90%。所谓早期电除颤通常将除颇的时间界定在心脏骤停发生的最初数分钟内,美国心脏协会的要求是院外除颇不超过5min,院内不超过3min。③提高抢救人员的配置效率。资料表明:2名医护人员操作的心肺复苏效果明娃好于单人复苏。而一名医务人员操作的单纯CPR与在CPR基础上增加其他复苏措施对复苏效果的影响尤明显差异。可见璺想提高救援人员的复苏成功率,术仪要强化培训,还受合理科学地安排复苏人员及程序。
专业救援人员院外心肺复苏的特点专业救援人员对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既不同于医院急诊室的医护人员,叉不同于现场目击者。他们的特点是:①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能够迅速、准确地识别心搏骤停的主要原因,并能够根据现场实施个体化的、规范化的心肺脑复苏
术;②随身携带必备的救援设备和急救药品,如口叫通气道、气管插管和除颧仪等,有条件对心搏骤停患者实施高级复苏术;③由于现场的随机性,不能提供充足的氧气及电力来源,有必要简化一部分高级复苏术的操作,使现场操作更简单、有效。可见要想提高院外的复苏成功率,应结合专业救援人员特点和装备设计复苏程序。
cpr模拟人在救援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根据复苏成功的关键及救援人员的特点,结合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我教研室设计了规范化双人携除颤器心肺复苏的训练课程,并实施了考核。传统课程设置中对心肺复苏的训练较少,主要为理论科教学,在练习课上,也只是争队学员轮流使用一个简易复苏模拟人,每个学员的练习时间不足10 min.练习内容为单人初级心肺复苏程序,只涉及口对口人T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且不设立考核。而此项的
改革课程不仅设计了几乎覆盖大部分的复苏内容(包括高级复苏内容)的规范化双人携除颤器心肺复苏流程,而且增加了理论及练习课的学时,增加了模拟人的数量,达到学员能够反复训练的目的。考核成绩优异,同时激发了学员对临床课的学习兴趣。考核成绩及差错细则显示,在操作中学员容易出现的差错主要为CPR不规范,除颇仪使用不规范以及球囊面罩的使用不规范。目前我教研室使用cpr模拟人在救援医学教学中已经作了初步尝试,但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心肺复苏的训练巾往往是注重规范化复苏程序.而忽略了实际临床患者抢救工作中的复杂多样性。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迅速判断复苏方法及复苏程序也是复苏成功的关键。如何训练救援医学学员根据现场患者情况设计并实施个体化的心肺复苏术同样是救援医学中的重要课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