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学”是最具有中医特色的学说之一,是数千年以来众多医家个人长期实践临床经验的积累。中医将脉象视为生命的语言,它蕴涵着丰富的人体健康状况信息,在中医的辨证论治中有着不可磨灭的指导作用以及重要意义,诊脉也凡乎成为中医诊病的标志。诊脉部位也由古代遍诊法逐步演变至如今“独取寸口”、“三指脉诊”、“切脉”等。寸口分为寸、关、尺三部,掌后高骨(桡骨茎突)处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两手各分为寸、关、尺三部,共六部。寸关尺三部又可以分为浮、中、沉三个部位来候诊,因此称为三部九候(《难经·十八难》)。
诊脉是通过医生的手指触摸患者动脉搏动的情况,融人中医脉学理念,推测患者内在改变的诊断方法。脉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人体的各种生理和病理的情况,是观察人体内功能变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因此脉诊对于识别病症、判断病情、分辨病机和
推断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临床脉诊时对于某一脉象的认识是以医生指下的感觉并结合该医生对脉象概念的领会来加以鉴别和区分的,由于其概念本身比较笼统,具体的判别标准又很模糊,而且其中还掺杂了医生的判别经验及指面感觉等许多主观因素,因此中医脉象在教学中遇到困难较大,临床脉诊时分歧较多,以致影响脉诊经验的相互交流。
脉诊的主观性和定性化大大影响了其精度和可行性,是中医脉诊交流、应用和发展的制约因素。为了把传统的中医药学发扬光大,促进脉诊的应用和发展,就必须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实现更加科学、客观的诊断。对于诊脉的客观化,国内外都进行了相
当多的研究,将生物力学、数学、电子学、工程学等多学科向医学领域渗透,使脉诊客观化的研究在多方面取得了进展,能较客观地再现脉搏搏动,其相关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脉象仪研制、临床研究、参数分析等方面,其中脉象仪器设计与研制尤为重要。由
于脉搏信号的好差将直接影响到脉象仪中后续的数据处理部分及最终所得到的脉搏图准确性。因此采集脉象信号的传感器是脉象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脉搏传感器的选择对整个系统的设计也就显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