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中风作为目前致残率最高的神经性疾病,其在生理病理阶段表现出复杂的发病机制。笔者对缺血性脑中风发病机制相关文献整理后发现,无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还是大脑梗死区域的病理过程,炎症反应表现出极其重要的作用。炎症反应不仅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始终,也是引起脑中风一系列并发症(如脑水肿) 的重要病理基础。在现阶段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研究炎症反应,有助于揭示其发病机制以及指导临床更加安全、科学用药。然而,中药作为多成分、多靶点的一类药物可作用于缺血性脑中风发病的不同环节,这也是中药与西药之间很重要的区别。因此,不仅要从炎症、凋亡、自噬等角度出发,更应该多角度、多方向入手,从整体调节角度阐明中医药的作用机制。
在临床应用中,对于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不同时期给予不同的中药复方或制剂,往往能显示出良好效果,且患者在术后恢复情况、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安全性评价方面,在基于中医辨证论证理念的基础上,临床医生应注意药物配伍禁忌。遇到西药中药联合用药情况下,应严格把控给药剂量,密切观察给药后患者生理状况的变化,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相信随着中医药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的不断融合,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会有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