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伤病员有突发性强、伤员数量多、伤情复杂、抢救难度大的特点,因此在常规训练中是重点加强的。可以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注重救援医学虚拟实验室、模拟实验室的建设,提高对批量伤员的应急救援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利用计算机软件虚拟各类灾害发生的场景,演练不同条件下的急救处置,特别是创伤急救、心肺复苏、抗休克、监护仪使用等。
模拟不同灾害场景,迅速判断伤情,进行快速分诊,以区别轻重缓急,集中力量抢救或延缓处置等待第二梯队;按国际惯例统设红黄黑绿四色,即红色代表重危,黄色代表中度,绿色代表轻症,黑色代表死亡或濒临死亡;使队员能对不同创伤模式做出迅速急救处置,在检伤分类同步按ABCDEF急救处置稳定生命征象:(1)开放气道并保证呼吸道通畅;(2)建立静脉通道以确保液体快速输入;(3)迅速有效止血;(4)监测意识状态;(5)暴露伤患和保温;(6)各种监护仪和尿管及胃管的安置。在现场检伤后再按缓急原则分流与转运。
利用多功能急救训练模拟人模仿各种伤情,急救员争分夺秒对危重但尚有希望者,以损伤控制外科技术,立即行止血包扎,实施基本生命支持,如注射肾上腺素,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给氧,低温诱导抗休克技术应用等;建立静脉通道,实施目标血压指导性的(收缩压90mmHg、颅脑伤及年龄大者大于等于110mmHg)计划性液体输入,以保障基本组织灌流;对昏迷、脊髓损伤疑有骨折者行简易外固定术尽快转移后送。较轻伤者,止血包扎后由第二梯队处理。驾驶员迅速用手机通知急救部,告知伤员人数、伤情,以便值班者做好准备,同时协助急救员做好固定搬运工作,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形成团队强大凝聚力和整体战斗力,最终实现团队目标。
转运分流伤员在现场检伤后的转运途中,首先做好自身安全保护,常规安排车辆行进中自身保持平衡稳定、行进中的心肺复苏术练习,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体位。(1)一般患者取仰卧位,孕妇尽量采用面朝前的位置,以减少急刹车时对腹部的侧压力。(2)颅脑损伤采取头高足低位,减轻脑充血。(3)胸部外伤:采取半卧位或坐位。(4)腹部伤:仰卧位、屈曲下肢,宜用担架或木板。(5)心力衰竭者取坐位。(6)昏迷患者:采取平卧位,头转向一侧或侧卧位。(7)脑缺血、休克、低血压患者可取头低足高位。(8)锁骨骨折患者:用长布带或绷带横“8”字绑扎法将骨折的锁骨固定,然后同三角巾或衣物将前臂悬吊于胸前即可送往医院。(9)脊柱损伤:采用硬担架,3~4人同时同侧搬运,分别固定头颈部、胸背部、臀部、膝踝部并保持脊柱水平,平托平放,专人扶住固定。
通过以上训练内容,模拟不同灾害场景,按快速组织出动一检伤分类 伤情评估检查、处置-途中急救、安全运送的院前急救流程,增加救援队队员对批量伤病员救治实践锻炼的机会,从而达到在不同层面,用不同方式锻炼救援队队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