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桡动脉法PCI具有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患者活动不受限、恢复快、不影响抗凝药物的连续使用等优点,目前已成为经上肢PCI的主流。由于桡动脉是肱动脉的末级分支,位置表浅,管径较细,因此桡动脉穿刺一针见血,可以说穿刺成功意味手术完成一半。桡动脉起源于肘窝,从前臂桡侧下走行至腕部,是临床触摸、按压的合适位置,距桡骨茎突近心端2~ 3cm搏动最强点是穿刺最常采用位点之一。对照组患者桡动脉穿刺时,由于导管手术床较窄(宽度为50cm),患者手臂处于悬空状态,因此在消毒时需让患者自行举起前臂,与其上臂成80~90°角,充分暴露穿刺部位皮肤,消毒后再让患者将手臂平放于导管手术床边上,做外展体位,患者手臂呈半悬空状态(特别是体型偏胖患者,悬空范围更大),医务人员进行铺巾后局部麻醉后桡动脉穿刺。此体位的摆放,由于经铺巾、连接压力传感器、局部麻醉等操作,时间较长,而且手臂底下没有平稳的固定放置,患者不容易坚持,易发生手臂移位,选择的穿刺点范围相应增大,不易找到最佳穿刺点,是造成反复穿刺和失败的原因之一;另外,由于手臂悬空处于外展位,操作者无法绷紧患者腕部皮肤,穿刺部位皮肤相对松弛,穿刺时桡动脉易滑动,致使反复穿刺或容易穿刺失败;再加之,穿刺前术者虽指导患者做手掌。背曲呈反弓状(此位置容易暴露桡动脉),但穿刺过程中手部完全被治疗巾遮盖无法评价患者的配合效果,而且悬空位置没有固定作用,这也是桡动脉反复穿刺和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