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罩是1983年英国Brain首次提出并研制成功,经过20多年临床研制而不断改进和完善。全麻采用喉罩通气技术,因有发生喉罩位置移位、返流和误吸致气道梗阻的潜在危险以及喉罩周围漏气不能很好应用机械通气,而限制其推广应用。我们在实际临床麻醉工作中,将喉罩插入后在FOB下检查,并对位置放置不良者于直视下进行调整作为工作常规。
研究发现,成年患者即便根据临床指标判断喉罩插入位置正确时,用FOB检查到位率也仅为76.37% ,说明临床上使用最广泛定位法如听诊法等主观性强,准确性低,不能保证喉罩位置正确。国内外应用FOB对其进行常规定位,很好地解决了临床指标定位缺乏特异性的问题,但是目前国内对喉罩插入定位采用FOB常规检查的做法尚鲜见,文献报道尚少。随着喉罩在临床中的日益广泛使用,其方便与易操作性得到麻醉医生的认可,但是如果放置位置不当,反而会增加围术期气道管理的风险性。本组127例成年患者传统喉罩置入临床定位,使用FOB检查后,我们发现喉罩位置不当的主要原因为插入深度不足或过深,考虑与喉罩设计型号固定,而患者口咽解剖结构差异,麻醉医生不能像气管插管那样判断插管深度有关。此外,也发现3例患者喉罩在口咽腔内扭转,个别患者FOB甚至不能通过通气罩开口,推测是因为喉罩在置人时不需要借助器械进行声门暴露 ,但是其体积较大,操作者费力,往往会发生导管扭曲、转位,可能于此采用探条引导或引导器等工具插入法更为适宜;而出现2例喉罩折叠的患者中,临床指标判断喉罩虽有一定程度漏气,行机控呼吸所需新鲜气流量偏大,但是通气效果尚可,我们在FOB检查后发现通气罩前端打折,致使其充气后不能与咽喉部高度密合,这也许可以解释临床工作中一部分喉罩使用病例常规操作下无法做到满意密闭咽喉腔而漏气的现象。
研究中经FOB检查喉罩插入位置在2~4级的患者,我们在FOB直视下调整喉罩,结果表明能达到1级喉罩插入位置分级的患者构成比较之调整前明显增加,这种可视化的调整显而易见地较间接的临床指标更为直观,FOB对喉罩定位是一种准确、安全的方法,调整喉罩位置不当更有目的性,可以显著提高喉罩插入的到位率,可能避免多次反复操作和调整,给患者带来的损伤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