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常用头颈部动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各有优缺点,综合利用各种方法,注意发挥各种方法的优点,将有利于头颈部动脉病变早期、准确诊断,降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致残致死率。TCD检查可用于初步判断有无头颈部血管狭窄;利用CDFI进行斑块性质及稳定性的筛查随访,对临床预防血管栓塞十分重要。DSA分辨率高,一直被公认为是检查头颈部血管的“金标准”,但难以显示血管壁钙化斑块和软斑块,结合CDFI或MSCTA可为临床提供更多信息,对于严重狭窄或闭塞血管能同时进行介入治疗。对于颈动脉狭窄,增强MRA可以显示血管狭窄部
位、程度,但对于血管管壁钙化斑块显示欠佳。通过与超声联合应用,可以明确血管狭窄的原因,区分是斑块还是血管内中膜增厚所致,可以进一步明确斑块性质,区分软斑、混合斑或硬斑以及斑块内有无出血、溃疡,对临床治疗措施的制定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而对于颅内段颈内动脉,常规超声无法观察,增强MRA、MSCTA通过后处理技术可以观察颈内动脉全貌。MRA可用于整体无创性评价颈动脉、椎一基底动脉和颅内血管的解剖与变异,为脑血管病提供更多信息,有助于脑血管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MSCTA通过测量斑块的CT值,能区分脂质成分、纤维成分、钙化成分、血栓成分,结合CT仿真内窥镜成像观察斑块向腔内的突人情况和管壁溃疡情况,在斑块的易损性与转归的判断上可发挥重大作用。头颈联合CTA检查扫描范围大、检查时间长,一次检查显示血管数目多,邻近颅底骨质结构复杂,对扫描时相的准确把握尤为关键。同时,CTA所带来的辐射剂量增加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图像质量和辐射量之间加以平衡,是今后CTA成像技术的发展方向。
目前,在临床实际工作中,CDFI主要应用于头颈部动脉病变初步诊断;MRA及MSCTA可提供头颈血管狭窄程度、范围、畸形等综合信息,MRA、CTA可作为很好的进一步检查的手段;对较细的分支血管狭窄或怀疑有血管闭塞及动脉瘤患者,应及时进行DSA检查并视情况进行介入治疗。对需要介入治疗的头颈血管病变,DSA检查是必要的。
随着320层CT、双源CT的临床应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更短时间扫描、长距离的解剖覆盖、各向同性容积数据采集、丰富强大的各种图像处理技术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诊断方面有望取代DSA,通过后处理技术可模拟手术人颅,为术前评估及手术术式的选择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