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很多同学都有患感冒输液的经历,那你知道药液是怎样由注射部位随血液到达发病部位的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由血液流动引入课题:血液循环的途径。
2温故知新,引导探究先出示心脏结构图,引导学生回顾心脏四腔及其相连的血管名称,并根据血液循环途径模式图(略)指明: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管道中的循环流动就叫血液循环。再引导学生回顾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及其血流方向,并尝试总结血液在心脏和血管内的流动方向:心房-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3合作交流,探求新知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问题进行合作探究,从而归纳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径,并认同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3.1 整体感知播放红细胞在血液中循环流动及颜色发生变化的动画,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变化?在什么位置发生了变化?”整体感知,并根据动画描述感知。在感知中,学生对血液循环的途径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3.2合作探究首先提出:从图中你能看出血液循环途径有几条吗?(通过看图及血液变化情况,学生不难看出有两条。)此时可提示:为了研究方便,将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路线。最长的这条途径将血液输送至身体的各个部分,叫体循环。流经肺的这条途径就叫肺循环。从而使学生对循环途径获得整体感知,培养了学生识图探究和科学推测的能力。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让学生随动画及血液循环模式图合作讨论完成:①假如你现在是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你该怎么走才会先到达手指端后再回到心脏?②当你再度从心脏出发,有没有可能到达脚趾端?为什么?在学生识图自述,讨论交流完①后指出:这就是体循环的途径,人为规定它的起点和终点,此时出示血液循环模式图(图I),师生共同归纳并板书体循环的途径。在达成问题②的共讽后提出:你能说出肺循环的途径吗,此时学生都能据图描述。进一步培并了学生识图探究的能力。模式围的出示能够化零为整,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3.3归纳小结 为了让学生对血液循环有一个整体认识,再提出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彼此孤立的吗?这两条路线有什么共同点?通过识图,学生能看出体循环和肺循环不是孤立的,起点是心室,终点是心房。此时再让学生观察简图,提出: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并适时点投小结: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在心脏处汇合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血液循环的原动力来自心脏,体循环路径长,与其相适应的左心室壁厚。
3.4学以致用 创设与导入相呼应的问胚情境(假设给一个扁桃体炎患者在前臂静脉处注射消炎药后,做跟踪调查,那么药物将沿着怎样的途径到达发病部位?)让学生运用新知释疑解惑,既使知识得以延伸,又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5循环复习 把上题稍做变化:“给一扁桃体患儿进行头部注射,药液经过什么逮径?”问题虽相似,但因为真实,学生兴致不碱。井且改变方式,让学生写出来。如此通过循环复习能帮助学生深化概念巩固所学。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问题的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生物学,让生物学回归生活”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