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单纯由内皮细胞组成的内膜和以平滑肌细胞为主的中膜相比,血管外膜的成分相对复杂。首先,外膜包含丰富的细胞外基质,其主要成分是弹性纤维和胶原蛋白,其中分布着细胞、神经末梢、滋养血管、淋巴组织等多种成分;除此之外,外膜中还分布着种类繁多的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免疫细胞、祖细胞、干细胞等。细胞间通过直接接触、自分泌或旁分泌的作用彼此交流并与相邻组织细胞相互感应,具有感知刺激并直接作出响应的能力。越来越多的文献支持这一观点:外膜是血管壁主要的“损伤感应器”,在
激素、炎症或缺氧、缺血等刺激下,外膜细胞首先反应,发生细胞增殖、收缩表达、干细胞激活、黏附因子上调,分泌炎症因子、生长因子、血管生成因子等过程,进而导致管壁功能和形态的改变。
血管外膜最主要的细胞成分是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AF)。AF 具有多源性,至少包括三种细胞来源:原始间充质、上皮间质、骨髓母细胞。此外,AF 具有器官和组织特异性,这一点与白细胞类似,如纤维生发环境中的成纤维细胞(如肺AF),较之于普通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对增生刺激更为敏感。存在于相同器官/ 组织的AF 以多种干细胞亚型的形式存在,一旦感受缺氧或其他因素的刺激,每一种亚型都可能做出特异反应,并行使其相应的功能。AF 在一系列血管病理生理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AF 分泌胶原蛋白形成血管骨架,产生细胞因子等活性物质促进管壁其他细胞生长,参与血管形成;另一方面,当血管受损时,AF激活并发生表型改变,进而增殖,迁移,分泌胶原蛋白,参与血管修复。AF在血管应激及损伤修复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血管受到刺激时,AF最先作出响应并活化,是血管壁的“哨兵细胞”,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AF在血管生长发育中的作用:血管系统的形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医学界对此尚无完整认识。可以肯定的是,此过程既受基因调控的影响,也被局部环境因素所刺激:基因决定了血管生长的主要形式,缺氧、营养不足等局部因素影响血管的生长。研究发现,血管外膜有类似干细胞和祖细胞巢的作用,外膜中分离的干细胞具有发育成内皮细胞、壁细胞、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等多种细胞的能力,说明外膜在血管壁生长、重塑和修复中具有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AF和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系统则促成了血管和原始内皮血管的生成。
AF在血管中膜增生过程中的作用:AF的NADPH 氧化酶-活性氧系统参与了血管中膜的增生。在血管紧张素II(AngII)促中膜增生的实验中,人们发现AngII 在导致中膜增生的同时激发了小鼠主动脉外膜的NADPH 氧化酶- 活性氧系统,对外膜NADPH 氧化酶水平偏低的nox2 缺乏小鼠,AngII 的刺激大大降低,说明外膜的NADPH 氧化酶- 活性氧系统对中膜具有旁分泌作用。用搭载NADPH 氧化酶p47phox 阻断剂的腺病毒干扰大鼠颈动脉AF,结果显示,阻断剂能显著降低中膜活性氧的生成和中膜肥厚,进一步证实了AF 的NADPH 氧化酶-活性氧系统促进中膜增生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