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新的医学模式下,护理学对心理的作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患者以及家属的心理问题日益明显突出,自我约束能力逐渐下降,并且重视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还渴望能够得到人文关怀以及帮助。根据失落学说以及悲伤学说,大部分患者都处在认识的阶段,不太容易接受患病的事实。所以,内心会感到悲观、忧虑、疑惑、敏感、依赖性强、萎靡、紧张不安。因此,我们对患者应用评判性思维的健康教育方式。
良好的护理方法是护理质量的基础,它能够对患者的安危和医疗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没有评判性思维,护士就会出现思维局限、因思维惯性不愿意主动做出改变、不愿意多思考,不能科学地处理护理的现象。评判性思维要求护士要勇于创新并勤于思考”。评判性思维与护理健康教育应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于妇科手术患者的这个群体,我们更应该实施个性化、系统、有效的评判性思维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这样才能使妇科手术患者以及家属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通过研究发现,妇科手术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原因有:主观感觉疼痛、不舒服、异常等,主要是因为心理和社会角色发生冲突所造成。在患病前,由于患者思维集中在社会角色中,忙于社会的工作,这样就会疏忽自己的身体状况,—旦患病就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身。有的患者甚至对自己的正常生理现象都十分敏感。患者的心情一般都十分沉阎、不愉快。这种不正常的情绪,会使患者产生看啥都不顺眼,任何事情都会导致患者心烦,容易发生消沉、激怒、焦虑。如果感觉到患者的心理状态存在这种异常,我们则应该对患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多对患者进行开导以及心理疏导。患病的焦虑状态是一种无法表达的害怕和担心,是一种应激的情绪现象。由于疾病对生命会产生巨大的威胁,患者心理就会发生强烈的不适感并且会对手术的效果产生恐惧,使自己丧失生活以及工作的能力,患者往往会陷入一种趋避冲突的状态,随之发生焦虑反应以及失助感。往往还对妇科术后是否影响夫妻生活、女性特征、影响生育等担心。产生十分恐惧的心理。主要是对生命的担心,害怕会有处置不当的现象,往往在住院后产生疑虑重重,心烦意乱,焦虑不安。患者生病后会产生角色情感的一系列变化,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会受到一定的伤害,会比平时更加疑虑和敏感,对各种医疗行为都会重视,并且反复进行思考。在医疗环境中,患者往往有着被动地位的心理。有的患者会对医疗操作和医疗行为产生厌恶感,尤其对医护服务中的言行往往感到自身被忽略。患者忽然进入医院的治疗环境,会有一种陌生感,如果我们对患者的交流沟通不够重视,必然会使患者孤独感加重。患者生病后会产生—个期待心理,这种心理主要是指对未来健康美好的追求,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存渴求,也是患者战胜疾病的强大精神支柱,这种期待心理对患者的康复是十分有利的。患者的期待目标往往会因为医学技术与疾病矛盾发生落空,这样就会使患者出现烦躁不安,甚至有的患者会出现精神崩溃以及轻生的想法。有些患者往往会发生角色冲突,患者刚得病时不愿意接受自己是患者的这个事实。逐渐适应这个患者的角色和生活方式后就会产生一种习惯行为,往往认为自己的疾病应该得到长期的治疗以及休养,有的患者甚至不愿意回到正常的社会角色中。有些患者一下进入陌生的医疗环境中就会产生一些适应环境的心理,就会对大量的医疗以及环境信息产生渴求,一旦相关的信息没有得到就会产生一种茫然的心理。医护人员应该同患者进行密切的沟通,这样以便能够使患者得到有效的信息,使患者对医护人员、治疗措施以及医院产生信任感,较好地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