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CQI)在卫生领域广泛应用,能够显著提高医疗质量。同样,心肺复苏质量的提高同样需要CQI。心肺复苏抢救结束应该及时进行小结,重点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抢救人员的心肺复苏表现进行回顾分析,提出今后可以改进的环节和措施,这是快速提高团队心肺复苏质量的重要手段,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出院生存率。如果能将心肺复苏的抢救记录、心肺复苏质量的监测数据充分应用分析,再结合现有培训、临床流程设计可能存在的问题等综合考虑分析,进行系统性改进和提高,并坚持不断的优化与改进,才可能真正推动心肺复苏质量的不断提高,完善生存链的各个环节,最终提高我国心肺复苏的抢救成功率。
质量就是生命,对从事心肺复苏的医务人员来说最贴切不过。临床实践一再提醒我们:指南并不完美,临床应因人而异。临床指南5年一次的修订周期已经明显落后于各种新理论、新技术及其临床证据的更新与进步,而众所周知的单纯用一个标准来统一指导不同人种、人口和地区等各种不同条件下临床患者的抢救本身就会带来诸多的问题和麻烦。再加之循证医学的论证要求,很多在大动物实验身上被验证的科学不得不再等待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转化于”临床,直至大规模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来再次证明其“科学性”,才使得这些陈年的新技术和理论重见天日。或许在对《指南》不断抱怨又期盼的矛盾中,我们真应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我们自己手头还有哪些工具和资源可以充分加以利用,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每一个患者的心肺复苏质量的同时,如何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提高我国的心肺复苏的临床和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