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创伤护理的护理措施:病情评估:有重点的询问受伤的具体情况,查看受伤部位,为伤情分类。测体温、呼吸、脉搏、血压,观察神志、瞳孔,了解患者身心状况,记录出血量和尿量,为进一步护理和治疗活动提供依据。重视个体的突出症状,如呼吸不规则或呼吸窘迫、呼吸道堵塞、分泌物增多、体温异常下降、大量出血、意识障碍、疼痛等。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及时清除呼吸道和口腔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无伤侧,解除窒息,以防误吸呼吸道分泌物引起窒息影响救治效果。呼吸衰竭使用呼吸机或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建立静脉通道扩容。观察有无呼吸变化和发绀,连续观察瞳孔、血压、神志变化,警惕颅内高压、低血容量性休克等。
提高创伤急救成功率首先要抓住3个治疗的时间窗(即救治时机):伤后1小时:一般创伤患者50%死于伤后数秒至分钟,30%死于伤后数小时,20%死于伤后1~4周。可见,严重创伤后患者生存与死亡有一定时间间隔,虽宽度很窄,但在黄金时间内准确的诊断、治疗,可大幅度提高生存率,而此时也是关键的护理干预阶段,高级创伤护理可以有效延长抢救的时间窗,即在患者出现生理极限之前,对治疗结果有重要的意义。护士应进行现场创伤急救护理,包括徒手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等,其处置原则是立即恢复组织氧合,维持基本生命指征,包括气道控制、呼吸支持、循环支持3步骤。方法是摆放合理体位,解除呼吸道梗阻,气管插管正压给氧,加压控制伤口出血,肢体固定,选择最佳给药途径,首选上腔静脉系统血管,使用静脉套管针,保证血流灌注速度,补充有效循环量,减少感染。复苏后预防继发损害,寻找病源持续救治。
院前急救和院内早期救治:同时有伤口和出血、骨折的情况,处理时应先止血再固定骨折,如果同时有休克,应先抗休克。一般伤后1小时是急救的黄金时间窗,此时有效救治可以改变治疗
结局。护理与急救一样,目的是挽救生命,减少死亡率和伤残率。强调就地抢救,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使患者病情稳定,对严重创伤患者,强调尽快转送进行确定性处理原则,应用系统化的创伤急救模式,避免会诊和检查浪费时间。具体方法根据患者创伤严重程度判断。如有开放性骨折,刺出的骨端不可送回伤口,固定骨折的夹板长和宽要与骨折部位适应,固定时要同时固定骨折部位的上、下关节。固定时固定物不与皮肤直接接触,尤其骨突出部位加衬垫。固定不应影响血液循环。肢体骨折的固定要将指(趾)端露出,以便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如固定中需要搬动,不可要求伤员配合活动。病情稳定后采取确定性治疗。原则是迅速稳定病情后,根据患者的生理耐受程度进行分期治疗,进行确定性诊断和治疗。加强监护,减少内环境紊乱,改变致命的恶性循环,不求完全修复,强调生命支持。
转诊入院后,根据伤情进行必要的检查,首先仍然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通气给氧,输血补液。如果患者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情况也较复杂,如合并颅脑损伤,可能涉及脑、胸、腹等其它部位联合伤、钝性腹膜后大出血、脂肪栓塞综合症等,为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关键是把各部位伤以整体看待,找到各伤情的重点,再根据轻重缓急制定出抢救措施。主张创伤患者在第一个30分钟多通道输入2000ml平衡液,晶体、胶体、血比例合理。监测心泵功能,监测心电图和血液动力学,通过改变及时发现心源性休克。做好生化检查,配血,留置尿管,发现隐蔽出血。护理要点是持续动态监测血压,如果减去丢失在软组织中的血液,大量输液时仍出现不能解释的低血压,应警惕脑、胸腹膜后大出血。尿量监测比血压更准确地反应内脏血流灌注水平,将尿量、心率、血压三项指标结合判断,有助于减少循环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