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产学的实践性强,但在临床实践时助产专业学生的技能练习涉及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问题,再加上患者维权和保护隐私意识的提高, 使得学生临床练习的机会减少。应对这种情况,医学院校只能进一步开展模拟教学, 加强学生临床实习前的岗前培训,为学生创造反复练习的机会,直到他们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传统教学法的弊端是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操作步骤,助产操作被分为几个操作项目进行单独施教,如正常分娩接生的操作被分为产包准备、外阴消毒铺巾、会阴切开缝合、新生儿处理等,导致学生在进入临床后面对具体患者时应变能力差、难以将所学知识进行整体应用,而助产操作又容不得半点迟疑、停顿,导致学生有措手不及的感觉。所以情境模拟教学法的应用将成为未来助产学技能操作训练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以学生为主、以培养能力为本的情境模拟教学法提高了助产学实验教学效果,尤其是提高了病例分析能力。借助模拟“临床”情境病例,学生由原来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思考和参与教学过程。学生为了弄懂病例的病因并制定相关处理方案,就得对所学的多学科知识(包括基础学科的知识)进行梳理和综合运用;而学生在弄清病因病理的同时也加强了对临床病例护理方案的理性认识。因此,学生在以病例形式的技能考核和理论考试中的病例分析题上都有明显的优势,达到了培养适用型人才的教学目的。
情境模拟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到动态连续的助产过程,缩短了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距离,使学生对临床工作环境有了一定的体验和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为了完成任务,学生得查找相关资料并通过小组讨论制定护理方案,还得熟练掌握各个基本操作步骤并对其进行整合应用,这样就增强了学生查找资料和自学的能力。由于经过了精心的准备,在模拟情境中学生的多种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包括护理评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急组织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技能操作的实际应用能力等,尤其是评判性思维的意识和能力。这与许红、梁珍红等的研究结果一致。这些能力的锻炼和发展,满足了学生今后终身学习的要求,使其逐步成长为能独立思考的应用型护理人才,同时为学生更快地适应临床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情境模拟教学法要求教师经常下临床, 首先各项技能操作规范要与临床统一, 其次要与临床兼职教师共同收集临床典型病例加以适当加工整理,才能制成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模拟病例并制定规范的护理方案。
为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和模拟病例,教师需要加强相关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的学习,如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急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等。
在教学中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也提高了, 如组织能力、指导能力、发现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按照教学目的进行适当引导、控制进程,以提高课堂效率。在学生操作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普遍性错误和缺陷进行点评, 并且重申该病例护理方案的重点和难点。
课后教师要对模拟病例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教研室成员集体讨论,对其不断更新完善。在总结改进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