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与抢救效果直接挂钩,有文献研究指出,如果能在患者发生心搏骤停后的4min内进行基础生命支持,8min内有效进行心脏除颤,则患者的生存率能够提高到40%,而且存活率随着抢救时间的提前和复苏成功率而提高。近年来人们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进一步提高,对于医疗服务的期望和需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能够保证患者的医疗需求和生命安全是工作重点。只有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急诊科抢救技术才能更好的挽救患者生命,满足患者需求,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利益,同时也减少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
除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巧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而默契的抢救配合也是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的必要条件。开展急诊科心肺复苏医护配合培训,不但有效的提高了医护人员的理论知识、技术水平,丰富了临床操作经验,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医护配合的默契度,加速了急诊人才和团队的成长,总体提高了抢救技术。从本文研究数据来看,实施新型培训管理模式后的1年内,共抢救危重症患者1521例次,成功率96.7%,显著高于实施前的9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施新型培训管理模式后,现场抽查医护配合心肺复苏操作也获得了上级和患者的一致好评,而且在心脏停搏患者抢救事件中也无一例患者家属因抢救因素而发生医疗纠纷。说明新型培训管理模式有效的提高了心肺复苏医护配合的整体水平,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同时也获得了领导、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认可。
增强了医护人员的适应能力现代急诊医学不但要求医护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巧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要求急诊科医务人员能够迅速评估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各项操作要求。强悍的心理适应能力是确保工作质量的前提条件。在新型培训管理模式中,我们重视急诊医护人员的模拟演练,将可能发生的紧急事件加入到演练当中,将这些突发事件的抢救变为了熟练的操作流程,使医护人员在遇到类似事件时能够沉着冷静的应对,做到操作快、准、稳。通过有针对、有计划的培训来增加急诊科医护人员的适应能力,确保在面对紧急事件时也能将心理、技术水平都调整在最佳状态,确保抢救技术的稳定发挥,最大程度
为挽救患者生命做出贡献。心肺复苏医护配合是抢救心搏骤停患者的基本急救技术,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在抢救过程中争分夺秒的完成配合才能有效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减少患者死亡率。根据目前急诊科心肺复苏医护配合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培训管理方案,全面提高抢救水平,能够有效减少医疗纠纷事件发生,提高了抢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