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发现、正确判断、迅速急救是复苏成功的关键。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颈动脉、股动脉)消失。根据这两项即可作出临床判定。其他表现:呼吸停止或抽搐样呼吸;瞳孔散大固定;全身发绀;心电图表现为心室停搏、室颤、无脉室速、无脉搏心电活动(PEA)之一者。评价时间不超过10s,在多数情况下护士是病人的第一接诊者,也是对呼吸、心跳停止病人进行心肺复苏的第一实施者。病人心跳停止后5min~6min大脑将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强调第一目击者进行心肺复苏,此时如果护士第一时间给予心脏按压,将大大提高初期复苏的成功率。
持续有效的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的最简易办法。必须将病人平卧于有硬板的床上或平车上,选择胸骨下段作为按压部位,双手交叉重叠、有节律地在胸外间接按压,频率不低于100/min,将胸骨向下按压至少5cm。如果操作者按压部位、方法、姿势不正确,按压是无效的,甚至给病人造成肋骨骨折、肝脾破裂等不良后果。如频率过低,达不到满意的血液流向肺动脉和主动脉。在抢救过程中,紧密配合医生进行胸外按压,需除颤时要协助医生如暴露病人胸部、帮助涂抹导电胶等,并通知其他医务人员,做到每5个心肺复苏周期替换按压者,按压停歇时间在5s~7s内,提高胸外心脏按压的有效性。蔡文伟等的研究成功地观察到,随着按压时间延长,医务人员心肺复苏质量明显下降的现象,提示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提出每2min或每5个心肺复苏周期更换按压者的建议对我国医务人员也完全适用,此建议在2010年的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亦未做更改。
迅速建立理想可靠的给药途径是心肺复苏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护理措施。护士应在3min内迅速开放2条静脉通道,胸外心脏按压期间经膈肌以上的中心静脉给药优于其他静脉,而中心静脉穿刺比较费时,同时受气管插管影响。周围静脉留置针开放静脉通道操作简便快速并发症少,既保证输入液体的质量,更便于固定,留置针贯穿于整个急救护理中,护士应熟练掌握,因此必须注意:①选择最大、最易穿刺部位的静脉,如颈外静脉、股静脉、肘正中静脉。颈外静脉活动度小,便于固定,心跳呼吸骤停、胸外心脏按压时,无人协助压迫,该静脉也充盈良好,穿刺可在直视下进行,而穿刺时间缩短,操作简便易行,既安全又可迅速刺入静脉,并发症少。在99例心脏停搏病人的抢救中护士均首先采用Y型/22GA留置针穿刺颈外静脉,并且与胸外按压操作者无相互干扰现象,为抢救赢得时间。②建立静脉通路时不应中断复苏术的进行,不妨碍按压术的进行。③如连续3次或90S以内静脉穿刺不成功,则应改为骨髓内通路或气管内给药物。
建立有效的人工气道。因心脏停搏后,呼吸可立即停止,应在心脏复苏的同时重视呼吸复苏。畅通气道是心肺复苏最基础、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抢救措施,是保证人体基本血氧分压以及脑等重要器官必要氧供给的重要方法。人体在心跳呼吸骤停早期,由于肺内尚有大量残留气体及胸外按压可起到呼吸运动和产生一定的气道开放,所以2010年的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建议胸外按压优先于建立有效的人工气道,但是在大咯血、误吸窒息、呼吸极度衰竭或分泌物堵塞气道时仍然应立即进行气道开放,在气管插管时护士应快速准备好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的用物,做好插管前的准备,管道插入后注好气囊并妥为固定,接呼吸机以机械通气及供氧。开始时选择控制通气方式,自主呼吸心搏恢复后可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调节通气方式及呼吸机参数。
复苏后的护理。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开始应5min测一次血压至逐渐稳定,以后可延长每半小时或1h测量一次,直至血压完全稳定;严密心电监护:肾上腺素可使病人心率加快,机体代谢混乱,还会发生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甚至再次停搏,因此心率的过快、过缓和心电波形的改变均应给予重视;呼吸管理:心脏复跳后呼吸功能的维持极为重要,应千方百计恢复自主呼吸。①保持呼吸道畅通,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这是最主要的;②严密观察呼吸频率和缺氧程度,必要时加压给氧,要注意吸气与呼气的比例,以1:1.5为宜;③保持呼吸机有效通气;④气管插管超48h~72h,呼吸道分泌物较多不易咯出,应进行气管切开;⑤注意呼吸机压力,过高的压力可增加胸腔压力,进一步影响心脏搏出。预防肾衰竭:心脏骤停均可引起肾小管变性而发生肾衰竭,所以应保留插尿管,动态观察尿量、尿比重,积极防治肾功能不全;预防和控制感染,预防肺炎、肺不张等发生,防止泌尿系感染,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压疮发生。
注意事项。在抢救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人的心率、血压、瞳孔、面色、呼吸,以评估心肺复苏是否有效,并密切观察瞳孔及对光反射情况,对脑复苏进行评估。护士要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应该有专门人员管理呼吸道,专门人员负责输液通道、用药、详细填写抢救记录。应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瞳孔、血压、心率,心肺复苏无效时应及时查找原因,是否操作不当或者存在其30min后,如无效或临床死亡症状明显,可考虑放弃干预。心肺复苏是抢救心搏骤停的基本急救技术,护士只有熟练掌握其操作步骤及方法,在复苏过程中分秒必争地与医生密切配合才能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使病人的病死率降至最低。
通过对99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我们认为心肺复苏抢救的任何环节的疏忽,均可导致全局的失败。在抢救过程中,尤其是复苏阶段,护理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整个抢救过程突出快、准、稳,各种抢救措施同步进行,护理工作效率的高低、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抢救的成败。只有严格执行各种制度的操作规程,加强各种管理的护理及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在护理病人过程中,对每一个病人都进行仔细的观察,严格按操作进行抢救,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相应的计划与措施才能保证抢救的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