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认知是态度的前提,全面正确的认知是形成积极态度和正确行为的先决条件。因此,要加强护士职业态度的教育,提高护士职业荣誉感,特别是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
程”需要护士加强基础护理,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护理管理者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使护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患者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护理。有研究指出,护士对基础护理的认知对其实践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是保证和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护士配置不仅要达到床护比1∶0.4,更应该按照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护理需求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实施弹性排班;对护士进行分层级管理。有报道指出,助理护士岗位可以弥补护士的短缺压力,使护士有更多时间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保障和提高了基础护理质量。层级全责护理模式是在组织结构和工作内容上由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组成,对一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使基础护理更体现了科学性、连续性,保证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得到同一组护士提供的全程护理。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的现象已经受到管理者的重视,合理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也必将推进护理工作不断优化发展。
转变护理观念,加强综合知识的学习。现代护理观即整体护理观、独立学科观、职能扩延观、护理过程系统观。它是护理实践的思想基础,在它的指导下,护理工作的重点从疾病护理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极大促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现代护理学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护理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医学、心理学、康复医学、营养学、伦理学等相关知识,护士要具有现代护理观,充分利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个性化、专业化的整体护理,以满足患者的需求,更好地从生理、心理、营养、康复等方面进行指导患者促进其康复。
加强质量控制,不断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强质量量化管理,制定基础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将基础护理的软指标变为硬指标,进一步强化要素质量管理、提高基础护理的环节质量及终末质量管理。目前,大多数医院采用持续质量改进,不断完善基础护理质量。持续质量改进更注重过程管理和环节质量控制,主要针对问题收集资料,并采用质量评估方法进行质量改进,以使质量达到更优、更高的标准。此外,PACD 应用于临床基础护理管理,使基础护理管理有的放矢、有始有终,能真正实现基础护理“软指标”转变为“硬指标”,使临床基础护理质量监控更具有计划性和系统性,促进了管理效能的快速提高。临床上使用的基础护理质控表可以提高护士的责任心,规范护理行为,使生活护理程序化、制度化。
基础护理质量的高低与是否到位也是护士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是护理人员的职责所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尤其在全民更加注重身心健康、注重生活质量的今天,作为救死扶伤、预防保健的主体,护理人员更应强化仁心、仁术意识,要不断提高职业自律,要更加明确自身指责,要更加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护理管理者,合理配备护理人员力量,加强护理保障系统的建立,才能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使规范化的基础护理常态化,并成为提升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