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基本组成部分,贯穿新生儿整个住院过程,在基层医院做好基础护理,是防止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
口腔 鹅口疮为新生儿最常见的口腔炎,且容易传染,在新生儿病房中传播流行引起医院感染。5%碳酸氢钠溶液作常规口腔护理,能有效预防鹅口疮的发生。用棉签蘸5 碳酸氢钠溶液涂患儿口
腔,2次/d。已患鹅口疮患儿,加用制霉菌素甘油涂口腔黏膜,2次/d,效果满意。
眼部 胎儿通过产道时,沙眼衣原体或葡萄球菌属等可定植于其结膜部,造成眼部感染。部分患儿眼部感染t寸,分泌物多,甚至较多脓性液,需做好眼部护理,床边隔离。先用消毒棉签蘸生理盐水轻轻洗去分泌物,按医嘱滴眼液或涂眼药膏。
脐部 新生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主要门户,若处理不当,容易引发脐部感染,尤其是厌氧菌感染,引起新生儿败血症占66.0 ~87.5 。因此,应做好脐部护,促进脐部创面早日愈合。每天检查脐部,干燥者,均予暴露疗法,予聚维酮碘溶液涂脐部,2次/d;涂擦时注意痂皮下面是否干燥。出生时肚脐包裹者,24~48h后去除,但一定要保持脐部干燥。
会阴部 及时更换尿布,每次大便后予湿纸巾擦净臀部,扑粉护臀,肛周发红时,涂护臀霜保护;每天清洗会阴部,保持清洁。
皮肤 患病住院的新生儿每周沐浴两次,保持皮肤清洁。早产儿及危重病儿不能沐浴者,每天用温水毛巾擦洗全身,沐浴及擦洗皮肤可以祛除皮肤表面的污垢,减少皮肤附着细菌,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同时可检查全身情况。如有脓疱疮等皮肤感染及时做好隔离措施,防止感染其他患儿。(1)注射针眼的保护,新生儿皮肤娇嫩,或因微循环功能差,常因有注射针头、针翼的压迫而出现皮肤压伤或破损,尤其是静脉BD 留置针的广泛应用,可垫以消毒薄棉片保护。经常检查注射部位皮肤,有渗出、红肿及时更换注射部位。(2)心电监护者,电极片每天更换黏贴部位,每2 h更换氧饱和度探头,尽量用简易心电监护仪,以减少由于电极片黏贴对新生儿皮肤的损伤。(3)蓝光照射时,因需裸卧,注意保护踝部、足跟、足尖、肘部皮肤,防止因摩擦而致皮肤破损,可用一次性敷贴保护。蓝光眼罩和温箱一用一消毒,眼罩尽量用一次性,防止交叉感染。(4)胶布黏贴多,如留置针固定、深静脉置管、吸氧管、胃管固定等常需较长时间的胶布黏贴,用防敏胶布、透明贴膜能减少皮肤过敏和破损。
呼吸道 吸氧、应用呼吸机,对呼吸道黏膜是一种理化刺激,其防御保护能力降低,致呼吸道感染。护理上加强气道湿化,防止呼吸道黏膜干燥,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侵入性操作 反复抽血、吸痰、洗胃、插尿管等,容易对皮肤黏膜造成损伤,或带菌入内,引起感染。护理上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对护理人员严格培训,熟练掌握操作技术,规范护理操作,减少损伤皮肤黏膜,杜绝感染发生。
新生儿由于本身的特点,非特异性免疫及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有一定的缺陷,与成年人相比新生儿的抵抗能力较弱,对很多微生物缺乏抗定植能力,对细菌、病毒等医院感染不易局限。患病的新生儿加上其存在基础疾病,抵抗力更为低下,以上原因造成新生儿的易感性,使皮肤黏膜正常定植菌侵入体内造成感染。在新生儿病区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在做好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手卫生、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等的同时,认真做好新生儿口腔、眼、脐、会阴、皮肤、呼吸道等护理,能有效减少皮肤黏膜定植菌,保持患儿清洁舒适,预防或减少医院感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