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开始仅胸外按压的CPR大部分是在动物实验中。以动物模拟人心脏骤停并昏倒的状态时,单纯胸外按压的复苏效果更好。动物实验中单纯胸外按压可以产生通气,不需要额外的通气。这是因为动物的咽喉部和会厌较硬,模拟CPR时气道是开放的。动物实验已经证明心脏骤停时不进行通气,血氧饱和度会持续下降。一般认为短时间心脏骤停(6min左右)时,持续单纯胸外按压(无通气)的血流动力学优势可以抵消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的不良后果,最终单纯胸外按压与复合人工通气的两种CPR结果无明显差异。一项2min无处理的心室颤动后9minCPR动物实验中,30只猪气管插管后随机分为传统CPR组(包括胸外按压和通气)、开放气道的单纯胸外按压组和阻塞气道单纯胸外按压组,结果三组动物神经功能健全的生存率无明显差别,但传统CPR组动物血氧分压最高。
然而,我们仔细分析后发现,CPR的动物实验状况与心脏骤停患者的实际情况并不完全相同。人类的上呼吸道组织较软,当心脏骤停昏迷时气道容易阻塞关闭,一般需要头后仰、提下颌或气管插管等措施开放气道。单纯胸外按压产生的通气量(41ml)远小于人体的死腔通气量,不能达到有效通气并维持血氧浓度。因此,动物比人在胸外按压时产生的通气可能更多。而且,动物实验中昏迷的动物嘴边放置氧气面罩使动物置于富含氧气的环境中,可耐受更多不通气时间。实际心脏骤停患者院前CPR的环境中,往往只有空气而没有高氧浓度的环境,较长时间不通气导致的低氧状态可以造成脏器功能损伤。而且现有的动物实验多是通过诱导心室颤动引发心脏骤停,而由缺氧导致心脏骤停的动物实验结果则显示传统CPR明显比单纯胸外按压CPR复苏效果好,单纯胸外按压仅比不做CPR强。一般发生心脏骤停时,如果4—6min不能实施包括通气的CPR就会造成脑损伤,10min后会造成严重的脑损伤。一般认为每延迟1min进行复苏,患者生存率将下降7%~10%。
2000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电话协调员指导的院前心脏骤停者仅行胸外按压与胸外按压复合通气两者生存率无明显差异。那些电话协调员指导未经过培训的目击者实施CPR时,单纯胸外按压组比传统CPR组开始实施CPR更快、完成更早,而且传统CPR组中大部分通气不当(仅9%的通气是正确的)。2007年发表了三篇有深远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院外心脏骤停时现场救援单纯胸外按压CPR与传统CPR无明显差别或优于传统CPR。一项名为SOS-KANT的研究报道日本成年人院前心
脏骤停时,由心脏原因导致心脏骤停在4min内启动CPR时,单纯胸外按压CPR患者生存率优于传统CPR;报道显示在日本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平均9min就能获得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除颤。Bohm等研究表明,在瑞士救护车平均到达时间为8min的情况下,单纯胸外按压CPR的效果也优于传统CPR。而Iwami等的研究显示,院前心脏骤停发生在较短时间内(15min内急救人员到达并实施CPR),实施传统CPR(胸外按压加通气)与单纯胸外按压CPR的最终结果相似;当院前心脏骤停发生时间较长(超过15min)时,实施传统CPR后患者生存率优于单纯胸外按压CPR。这说明只有在救护车能在短时间内到达院前复苏现场时,单纯胸外按压CPR与传统CPR的复苏效果才是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