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通气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那么多的研究显示无通气的单纯胸外按压CPR优于或等同于传统CPR,显示有无通气并不重要。这是否意味着现有的通气方式无效?
患者意识丧失时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梗阻,尤其是鼻子阻塞后舌根后置更容易阻塞气道。即使医务人员在实施CPR时,其完全合格率也仅为32%,这也是非专业人员感觉口对口人工通气比较难,很难维持有效通气的原因。这有可能是导致单纯胸外按压CPR与传统CPR生存率无明显差别的主要原因。最早人工通气的介绍包括口对口和口对鼻通气两种,后被广泛介绍并流传的是口对口人工通气。现有研究表明通过口对鼻人工通气比口对口人工通气效率更高和通气量更大,实施者感觉在头后仰位时口对鼻人工通气更容易实施且不易发生漏气等现象。另有研究表明规律的腹部按压也可达到有效通气并维持循环。2010年指南介绍的胸外按压与通气比为30:2,有研究介绍按压与通气比增加到50:2有很好的复苏成功率心。这些研究引导我们对CPR通气方式进行思考。
CPR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有较大改变,尤其是院前CPR,口对口人工通气被弱化甚至建议可放弃。在中国,急救车到达时间较长,而且经常超过15min,目击者的院前CPR干预时间较长,无氧气支持的单纯的胸外按压很难挽救患者生命及重要脏器功能。维持人工通气及循环是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所以,单纯胸外按压CPR不适合中国国情。广泛的CPR培训以提高国民对CPR的认识以掌握技术要点是当前中国CPR发展的重点。如何维持和保障有效通气和循环还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以不断地改进CPR指南,从而挽救更多患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