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小脑皮质由外向内明显地分3层:分子层,蒲肯野细胞层和颗粒层。本研究结果显示,4月龄时,小脑皮质出现外颗粒层;5月龄时,外颗粒层细胞逐渐减少,出现外颗粒层、中问层和内颗粒层;6月龄时,外颗粒层细胞逐渐减少,外颗粒层形成了分子层,主要有两种神经元,星形细胞和篮状细胞,中间层分化为蒲肯野细胞层,主要有小脑皮层最大的神经元蒲肯野细胞,内颗粒层成为了颗粒层,主要有两种神经元,颗粒细胞和高尔基细胞。本研究结果与Menghi等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程相树等研究了小鼠小脑皮质的组织发生,发现约出生当日(PO)出现外颗粒层、分子层、Purkinje细胞层和内颗粒层,外颗粒层P6/7达最厚,至P20消失;P0至P30内颗粒层细胞逐步分化发育成熟,Purkinje细胞树突树逐渐形成,约P7时Purkinje细胞排列成单层。结果表明,El2至P0片层化小脑主要经历了细胞增殖、分化与迁移;PO至P30片层化结构逐渐发育成熟,外颗粒层消亡以细胞迁移和凋亡为主,其他各层细胞主要经历了分化发育与凋亡。
人体小脑神经元有星形细胞、篮状细胞、蒲肯野细胞、颗粒细胞和高尔基细胞。蒲肯野细胞是小脑唯一的传出神经元,是最先分化的细胞,具有独特的形态和功能。星形细胞、篮状细胞和高尔基细胞是小脑皮层中r_氨基丁酸(GABA)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抑制蒲肯野细胞的兴奋。颗粒细胞是谷氨酸能的兴奋性神经元,使蒲肯野细胞兴奋。本研究结果显示,五种神经元数密度随月龄/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体密度和表面积密度随月龄/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这些减小或增大是不等速的,6培月龄变化最明显,表明其发育为不等速、快慢交替的出现。这与宿宝贵等提出脑的发育有快慢交替的阶段性规律和Shepherd 提出的脑的发育是一个不等速的观点一致。
综上,人体小脑神经元的发育呈现快慢交替、不均速发展,6~8月是小脑神经元发育的重要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