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医务工作者经常通过触诊大动脉搏动来判断复苏的质量。这只是一种经验性的方法,没有试验证实其有效性,但是各种原因导致其判断并不准确:由于下腔静脉无静脉瓣阻止回流,导致可能产生按压过程中的股静脉搏动,从而在腹股沟区触诊到的搏动可能为股静脉搏动;颈动脉的搏动也不能作为心肌灌注和脑灌注的有效指征;仅当按压暂停时,大动脉搏动才可作为恢复自助循环的一个判断指标,但是这时候大动脉搏动又不如其他的生理参数监测敏感性高;大动脉搏动判断较之于其他方法来说耗时更长,且确定性差,故不推荐在这上面花费过多的时间,如判断不确切,应立即开始或恢复胸外按压。
目前,心肺复苏监测的手段各异,在国内普遍存在心肺复苏质量监测的缺失。各种监测措施和方法均有其优越性和不足,但总体上来看,目前《2010版AHA心肺复苏指南》中最为推荐的PETCO2监测以其创伤较小和连续监测的特点,成为一个应用的趋势。但是,由于其昂贵、需耗费时间定标及容易受到复苏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干扰,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使用仍受到很大限制;其他的有创监测手段虽然可以真正反映有效循环和灌注情况,却因其有创与耗时而限制应用;而超声更多地是用于明确病因,而非质量监测。相比较之下,经胸廓阻抗、脉搏血氧饱和度波形等无创、便捷、经济、实时性的监测手段,可能是未来CPR质量控制措施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但是其作用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证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