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发生突然。规模较大。且有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而良好的现场医学救援能力可以有效地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在突发事件频发的今天,必须持续不断地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与医疗救援水平。医疗机构是突发事件现场医疗救援的主要机构。研究显示,随着医疗机构级别的提高。救援人员的学历、实战经验和装备均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救援人员的实战经验与应急救援经历也会越丰富。影响现场救援能力的因素大小依次是实战经验、个人防护能力、培训、装备、医院级别和工作年限。
突发事件发生时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实战经验可以增加对现场救援不确定因素的应急能力。调查结果显示,黑龙江省过去5年中,样本人员人均参加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0.22次,参加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2.15次,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54次,参加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1.58次;24.2%的调查样本并没有突发事件现场医疗救援的实战经验。本研究结果显示,拥有实战经验的医疗救援人员提高现场医疗救援能力是没有实战经验的2.223倍,因此,医疗机构应在现场救援工作中,合理增派有实战经验的救援小分队人员参加救援,同时应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加强演练等,不断提高医疗小分队队员的经验学习和模拟训练。
针对具有特别危险因素的医疗救援,如核辐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现场医疗救援人员需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而全力牧治病人。调查结果显示.36.1%的医疗救援人员并不满意自己的个人防护能力。不同的灾难对人员防护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医疗机构及相关部门需要加大投入,合理储备个人防护装备,并对医疗救援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与演练,了解突发事件中的有害因素如颗粒物、液体物质和缺氧环境等,了解各类防护装备的性能、选择方法以及防护装备的穿戴、脱除方法。污染装备的洗消问题等,全面提高个人防护能力,防患于未然。
医学是一个不断更新的学科,现场医疗救援的方法与技能也在不断地进步、更新,而培训正是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最好途径之一。调查显示.黑龙江省近一年内,74.7%的调查样本接受过突发事件医学救援的培训,其中25.3%的人员并不满意培训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过培训的应急救援人员提高现场医疗救援能力是没有接受培训的1.607倍。在个人访谈中了解到,目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有:(1)由于地点、时间和资金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培训次数与内容略显不足,培训方式比较单一,培训效果不理想。(2)缺少统一的培训教材,规范师资力量。因此,应该针对需要增加培训次数与内容,开通在线培训通道: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形式,例如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和现场处置等,增强培训人员的兴趣与参与性,增强培训效果;规范培训师资力量、统一培训教材与课程设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考核评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