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脏病协会提出“生存链”的概念,强调四个E(Early),即早期通路(也称早期医学救援服务,即早期EMS)、早期心肺复苏、早期心脏除颤与早期高级生命支持,强调社区医务人员和第一目击者在现场的早期、初步救助措施对生命的重要性 .高校作为一个社区,建立一个稳定与持续运行的急救健康促进模式,对急救网络的建设及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普及、传播可起到促进与推广作用。
对于高校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教育部及卫生部在《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指出:学校应当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在中国WHO健康促进合作项目考核标准中,要求学校“有急救政策和实施计划”,强调“有计划地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急救培训”。2002年我国教育部将“野外生存训练”归入7所高校试行课程,这就意味着,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将纳入我国高等教育正式课程及整体素质教育之中。
高校急救医学的发展趋势应以凶地制宜为原则,培养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及训练有素的急救医疗队伍,以应付突如其来的各种紧急伤病事件。做到及时、准确地给予有效的救治。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的发展和学校需求又对急诊工作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所以要用新的观念和思维来强化急诊科室建设,重点突出抢救职能和应急能力。在更新增添医疗设备的同时,大
力加强组织建设和人才培养。另外,校医院利用平时的体检和病情资料建立学生个人健康疾病档案,制定防治意见。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及时通过计算机查询病人疾病史及既往健康状况,以便积极配合急救小组进行有的放矢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