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社会的原因, 历史的局限, 以及医学理论的千差万别等等, 中医学的解剖较之西医的解剖无疑是粗疏的. 然而也有其比较精确之处, 如中医学对子宫解剖的观察、认识即是一例。
子宫位于小腹正中,居膀胧之后,直肠之前,下口连接阴道,状似一个合钵之形。对于子宫的形状,元·朱丹溪作过较为精确而形象的描述, 他认为子宫好似两个乳钵对口相合的“合钵”形状。《景岳全书·妇人规》引朱丹溪所说:“阴阳交靖, 胎孕乃凝, 所藏之处, 多曰子宫,一系在下, 上有两歧, 中分为二,形如食件李吮珍圣辛, 一达于右。”朱丹溪于此处对于宫作的解剖学播绘, 与西医解剖学女性内生殖器(不包含卵巢) 的外观极近相似。“一系在下”似为西医学子宫的子宫颈部分;“上有两歧”,可能是西医学子宫底上的左右各一的与输卵管相接通的两个“子宫角”;“一达于左,一达于右”所指可能为西医学子宫上的附属物—左右各一的两个输卵管。由此观之,祖国医学中所述的子宫范围较大,包括了西医学的子宫及其附属物。朱丹溪这位可敬的大医学家,在当时的那种极为恶劣的环境条件下,能亲自详细地外观被尸解了的女性的内生殖器, 并作了较为精确的描写, 这种勇敢的为了事业的精神, 无疑是难能
可贵的。朱丹溪的这一贡献, 对中国医学特别是对中医妇产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祖国医学认为, 胞脉也是子宫的重要组成部分。胞脉, 亦称胞络, 是指分布在子宫上的经脉、脉络而言。对于胞脉的认识, 目前有两种看法: 一是认为胞脉有两条,即《素问· 评热病论》所说的“胞络者, 系于肾。”和《素间· 奇病论》所说的“胞脉者, 属心而络于胞中。” 另一种则认为有五条、除上述二者外, 还应包括冲、任、督三条奇经攀脉与子宫相连属的部分。“分布在胞宫上的络脉, ”“为之胞络,也有称胞脉” 。而冲、任、督三脉皆起源于子宫, 自然当有与子宫相连属的部分,这一部分必然分布伏附于子宫, 故此部分亦应为胞脉, 笔者认为, 分布子宫上的脉络至少当有上述五者。
此外,子宫与五脏六腑、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等等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解剖关系, 以其相制相携,相辅相成,保证机体各部组织器宫相互协调,维持其相对的对立统一关系。以发挥各部的正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