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静脉注射是小二外科治疗和抢救的最基本操作之一。临床上常采用四肢静脉和头皮静脉穿刺两种方法。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一社会一心理的转变,为进一步满足患儿及家长的心理需求,选择最适合普外科1岁~3岁幼儿的静脉穿刺部位,上海柏州公司对采用四肢和头皮静脉两种穿刺部位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结果提示选择四肢静脉穿刺更容易被患儿及家属接受。
1岁~3岁的幼儿其头皮静脉已不明显(除头皮正中静脉以外),两四肢静脉显丽易见,而且较为粗大,特别是桡静脉和大隐静脉。另外,手背及足背静脉也常为穿刺的位置。
1岁~3岁幼儿活动能力较强,头皮静脉注射常需长时间的平卧或侧卧,从而限制了幼儿的正常活动,同时患儿常有穿刺位置异物感,加之手术等创伤导致的幼儿常常哭闹不止,汗水多,常使胶布固定不牢,易致针头滑脱。而四肢静脉穿刺幼儿已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便于术后取舒适的体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也满足幼儿的身心需要。
由于头皮静脉穿刺部位特殊,往往会引起部分家属误解,认为头皮注射会影响幼儿大脑发育,同时为了固定常需剃除部分头发而影响幼儿美观,故而不受家长欢迎,而四肢静脉穿刺解除了家长的顾虑,易配合穿刺,成功率高。
头皮静脉分支多,易渗出,多数静脉与动脉交织在一起,倘若误入动脉或将高渗性药液注入动脉易引出不良反应和后果。而四肢静脉较暴露且与动脉区别明显,不会产生误扎动脉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