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技术,复苏质量是提高复苏实际效果的关键。与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相比,《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仍然强调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的需要,包括: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钟100次(而不再是每分钟“大约”100次);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5CM;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婴儿大约为4CM,儿童大约为5CM);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避免过度通气。2010年新指南同时强调了从“A—B—C”程序更改为“C—A—B”程序的理由:绝大多数心搏骤停发生在成人身上,心搏骤停初始心律大多是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在这些病人中,基础生命支持的关键操作是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在“A—B—C”程序中,当施救者开放气道以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等过程中,胸外按压往往会被延误。更改为“C—A—B”程序可以尽快开始胸外按压,同时能尽量缩短通气延误时间。目前,国内报道抢救成功率1%~18%。复苏成功与否的关键决定于心肺复苏的技术质量,也决定于心搏呼吸停止至开始心肺复苏的时间。我们应用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抢救成功率为20.0%,较国内报告的成功率高,除了应用新指南指导抢救外,也可能与现场急救人员及时实施心肺复苏有关。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基础生命支持阶段(BLS)在2005年指南的基础上技术操作方面变动较小,新指南对心肺复苏培训和应用的方便性以及实施可行性等方面做了大量的论证。急救医护人员有了2005年指南的实践经验,在临床急救工作中,如充分理解并灵活应用新的复苏理论,将会提高复苏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