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结合现代西医采用的人工呼吸术要领对中国古代人工呼吸术的科学性作一分析。
从病理学的观点来看,古人对什么情况下的自缢或溺水者可以实施人工呼吸救治已经有了初步的概念, 认为只要“心下微温 ”,则 “虽久犹可活 ”,原因是 “其阴阳经络虽暴拥闭,而藏腑真气故有未尽”,所以还可以施救。
从技术要领上看,古代人工呼吸术已经基本具备了现代人工呼吸的基本技术要点:对自缢者应轻轻解下,不可为了急救而割断绳索,这样做是为了防止自缢者“气已拥闭,绳忽暴断,其气虽通而奔,并运闷气则不能还,即不复得生”;对患者不可随意搬动,并要保持其体温这也是符合现代医学急救原理的,根据现代急救医学原理,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的,首先就要解开患者的衣扣、皮袋、胸罩等所有束缚患者身体的衣物,并清除患者口鼻中异物等,以确保呼吸道畅通。
人工呼吸时间长短直接决定被救治者的生死。古人显然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方有“半日死人即噫噫” 的记载。 在施救时,古人也往往多人一起操作,比如吹气,有“两人痛吹之”的记载,说明要极力吹气,也有“令三四人更互吹之”、“极则易人”的记载,说明这是一项耗时长、费力大的急救方法。根据现代急救医学理论,在实施人工呼吸救助时,除非是确认患者已经死亡或醒转,否则不可轻易放弃,此谓“医者仁
心”。 所以清代乾隆年间成书的《御纂医宗金鉴》卷二十三引张仲景方时,也评论说“此谆谆告切,仲景仁心,惟恐人畏其繁琐,而不治也”。
在吹气的同时,古人还认识到同时要活动被救治者的四肢以助复苏,所以有“举两手忽放之”或“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小挽其发,常弦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动之,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等记载,这些都和现代采用人工呼吸进行急救的医学原理十分相符, 古人显然已经认识到四肢快速收放,挤压胸廓能有助于患者呼吸机制的恢复。 至于“以氍毹(较厚的丝织品、毛毯)覆口鼻,两人吹其两耳”的记载更是表明了古人很清楚地知道在进行人工呼吸时,应并堵住被救治者其他相关部位防止漏气。